
近日,权威国际足球统计机构公布了各国在国外联赛踢球的球员人数。中国只有7名球员在国外联赛踢球,而且没有一个是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几乎所有人都在欧洲的低级别球队工作。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出色球员相比,这确实令人悲伤。在欧洲可怜的七名球员中,20岁的杜月征和王博豪凭借在荷乙联赛和西班牙甲A联赛的出色表现,成为中国足球海外版图上罕见的“亮色”。不过,近日,效力于西甲马贝拉俱乐部的杜月征给出了自己在海外生活的自我报告,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中国球员的球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球员一旦进入国外联赛,收入应该是巨大的。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根据杜月正的说法自述,他在西班牙的月薪才1000多元。这笔收入不足以支付他的日常生活费用,也勉强够了吃饭的钱。也就是说,这位U20国青队成员、中国足球的“未来希望”“花钱”坚持出国留学。要知道西甲是西班牙的第三级联赛。其竞技水平普遍被认为与中超联赛相似,但薪资差距巨大:国内顶级球员的年薪轻松超过百万,甚至中二线球员的工资也在千元以上。收入对比的差异一定是很多中国球员不愿意出国留学的真正原因。可能有人会说,20岁的杜月正还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拿低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马贝拉并不是西班牙发达的大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他的情况可能是一个例外。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马贝拉队大部分球员的月薪都在5000-6000元之间。虽然比杜月正高,但与国内球员的收入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欧洲联赛的竞争水平是国内球员难以想象的。即使你选择出国留学,工资差距也很大,你也可能得不到稳定的发挥机会。即使你有幸玩到了游戏,你仍然要应对“不支持、不混合”的差距。在国内,他们或许是被球迷追捧、被俱乐部重视的“明星”,但在国外的赛场上,他们却是一个无意义的球员,只能在替补席上苦苦挣扎。在国内,中国球员不必应对文化障碍和安全压力。很多玩家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明星”身份,兼职做网红,以增加收入和曝光度。一方面有高收入、高关注度的舒适区;在另一方面,收入低,压力大。面对现实,不少中国球员不可避免地趋利避害,选择留在国内联赛安身立命。像杜月正这样为了留学梦想而努力的球员实在是凤毛麟角。正是因为他们宁愿“花钱留洋”,我们才看到了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不过,他们可以选择“花钱”出国留学,我们的足球管理者不应该对此视而不见。成为一个国家足球的“未来希望”,必须依靠“资金支持”去征战国外联赛。当我们站稳脚跟时,这样的希望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不敢想。我们的足球经理不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吗?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本网站用户上传发布自媒体平台“网易号”。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echland发布了《消逝的光芒:困兽》最新开发路线图,并邀请玩家参加为期11周的“困兽回声”挑战